政府追求居住正義,今年7月順利讓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上路,希望改善高房價問題,但有民眾抱怨,自稱在實價登錄看到某房子,求售開價拉高500萬元,質疑炒房憤而向新北市政府檢舉,但市府的回應令他很不滿意,不禁反問平均地權的推行「意義在哪?」
民眾在臉書「買房知識家A你的Q」發文,指稱新北市淡水區某大樓疑似炒房,還附上實價登錄的截圖,並且點名新北地政局,指稱當局認為加價賣房不構成炒房,強調「我真的覺得滿好笑的 所以平均地權的意義在哪?」
從照片顯示,社區位在淡水自立路上,賣的是某28年的6層公寓5樓戶,權狀45.2坪、規劃3房,今年7月才以總價1560萬元成交,換算每坪要價34.9萬元,但從另一組圖片發現,同一戶也出現在售屋平台,主打「秀山公園3房含車位」,總價卻要2088萬元。
文章也提供照片,顯示原PO憤怒地控訴加價賣房,還點名行為就是炒房,更強調檢舉「不是為了自己,也不是為了檢舉獎金,是為了居住的公平正義」
▼民眾在實價登錄看到某房子,求售開價拉高500萬元,質疑炒房憤而向新北市政府檢舉。(圖/翻攝買房知識家A你的Q)
不過新北市政府回應,強調「實價登錄交易資訊供作為交易價格之參考,實際交易價格仍須考量前開因素,由交易雙方合意後形成最終之交易價格,尚難僅以物件擬售價格,即認有明顯影響市場之秩序、壟斷轉售牟利之炒作行為」換句話說,新北市府不認為原PO的檢舉是炒房。
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,台灣畢竟屬於自由經濟市場,以市場來論斷房產價值,如同政府單位回覆,在並非虛假、壟斷、違法的情況下,待價而沽、自抬身價的最後結果也由市場來決定。至於產生了相對剝奪感,政府單位多次在房市調控策略,亦確實在於留意民意輿論,只是在房價抑制上未符預期效果。
陳炳辰說明,該政府單位的回應倒也提供民眾觀察的方向,比方說銷售話術上是否過於誇大,或有模糊不清導致價格在判定上失準,甚至欺瞞之嫌,另又像是營造熱銷假象,或實際交易情況與實價登錄、廣告刊登不符,就有可能受理查辦的機會。但若只是因為高於區域行情,包括樓層景觀、裝潢、車位、有無租賃、交易時機,和其他屋況優勢,乃至於屋主價值判斷、報酬空間,兼之其他持有、交易延伸出的成本皆為開價考量,即便區域房價隨之推升,也得有更全面性的檢討,恐非過度限縮財產與交易自由度。
▼實價登錄交易資訊,僅供作為交易價格之參考。(示意圖/Pexels)
(封面示意圖/Pexels)
【往下看更多】
● 基泰老董請辭 持股不到公司前10 幕後老闆曝光
● 手洗衣服4年不忍了 人妻砸積蓄買房搬出去:婆媳終究不是親人
● 拚危老重建!北市6年核准869案 「這獎勵」是關鍵